常州工学院艺术教育发展2017年度报告

发稿时间:2018-09-21浏览次数:13

常州工学院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7)


艺术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常州工学院致力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相关学科建设资源,积极开展各项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现将我2017年艺术教育发展情况公布如下。

一、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非常重视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建设力度,大力引进人才。目前,学校艺术共有专任教师7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6人,另外学校还聘请了10名艺术造诣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随着学校的发展,艺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三年,横纵向科研经费到账480余万元,主持艺术类纵横向课题52项。其中,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4项;国家级艺术专项课题1项;省社科课题1 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项;市厅级项目21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5项;国际服务项目1项;校级项目7项;出版专著、教材13部,发表论文数252篇,其中核心期刊45篇;取得外观专利数1项;各级行业比赛奖项300余项。学院教师获省哲社学术优秀论文获奖4项;市哲社学术优秀论文获奖6项;市哲社成果奖5项;各级类教师讲课比赛获奖8项;微课比赛获奖6项;各级类课件竞赛2项。

二、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学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积极调动全校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学校通识课程模块设定了一批“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要求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 2个学分能毕业。

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工业设计赏析》、《美术鉴赏》、《中国建筑名作赏析》、《中外美术史》、《民间艺术》、《折纸艺术》、《服饰文化与艺术》、《flash动画技法与赏析》、《广告摄影创作与作品赏析》、《现当代艺术赏析》、《女性主义艺术赏析》、《动画艺术与作品赏析》、《居住空间艺术赏析》、《互联网+背景下设计人才创业新模式》、《影视动画赏析》、《音乐鉴赏》、《外国建筑名作赏析》、《中西方美术赏析》、《数字媒体艺术》等艺术类素质教育选修课近30门,涉及音乐、美术、建筑等多个领域。这些艺术类课程作为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艺术类课程的广泛开设,为学生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修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7年,面向全校55个本科专业开设艺术选修课程28门,受益学生达六千余人。

加强全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同时,学校还积极致力于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美术学共8个专业,在校学生1317名。艺术与设计学院认真落实学校“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借助学校多学科并举的优势,坚持工程背景下的艺术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开展艺术与科技融合协同创新,致力于切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艺术与科技融合复合特质的应用型本科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教育与人文学院有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秘书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音乐学和广播电视编导6个专业,音乐学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优良。教育与人文学院艺术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音乐学专业学生艺术实践,艺术类实验室开放,艺术类学术活动,以及艺术类学科竞赛等活动,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艺术审美的能力。

为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在课程创新方面,艺术与设计学院构建了“四创融合课程体系”,加强双导师学科队伍、产教融合研创基地、多方协同育人的创新机制进一步促进学科的快速进步与完善。近三年,除了按照各专业培养计划所开设的课程以外,保证开出通识课选修课程35门。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绩,近三年,学院进行83门课程建设项目。其中,建设11门校企合作课程,网络课程28项。丰富的艺术类课程建设不仅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全校艺术教育提供了保障。

教育与人文学院借助专业艺术实践平台,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在培养方案中,对艺术专业学生每学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均做出明确要求。这些艺术实践活动多音乐舞台表演等形式展现。巫山路音乐厅作为音乐类舞台实践的重要场地,平均每月会安排1-2场演出供学生观看。这些举措保证了学生不必走出校门就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另外,还通过举办常态化学术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角度,高质量艺术学习机会。比如,教育与人文学院音乐学术月就是一个综合音乐艺术实践平台,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艺术实践和学术交流机会,2017年已经举办第二届,其整体艺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正在逐步提高,在常州乃至江苏音乐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育与人文学院现有天华民乐团,星光合唱团、时光舞蹈团等三个学生社团,诗歌社团,手工社团、戏曲社等多个艺术类学生社团,均正常开展活动,在全校学生中具有较高知名度。

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微格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类课程,集中针对音乐学专业学生舞台实践能力、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体现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为: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乐理与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与名作鉴赏、和声学、钢琴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教育心理学、教育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等。

三、艺术教育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管理工作,成立了艺术教学工作委员会,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学校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抓好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大纲制订、教材征订等环节工作,保证课程教学稳步开展。同时,建构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做好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的质量监控。

学校还成立了各类大学生艺术社团60多个,由团委负责管理,制订专门的艺术社团管理办法,配备专职指导教师,规范和指导艺术团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艺术类素质拓展系列讲座与课外实践活动,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四、艺术教育设施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我校拥有配套齐全的辽河路校区文化艺术中心,容纳近1000名观众,巫山路校区音乐厅,能容纳近700名观众;目前艺术类专业实验室面积达3412平方米,总资产约1057.31万元,实验仪器设备达1031台件,实验室17个,能开出实验项目达172个,每学期实验课开课率100%,能满足全校所有艺术类专业的实验要求。全年实验人时数约为2万多人次。学生琴房145间,立式钢琴160余架,价值192万元;三角钢琴三架,价值126万元。数码钢琴教室1间,数码钢琴60台,舞蹈排练厅2间,合唱排练室1间,器乐合奏室1间。160m2的微格训练室拥有微格训练设备40台,价值56万元;150m2的录音棚共有仪器设备总值300万元以上。同时,我校拥有220m2的演播厅,8万以上的仪器设备共17台;34个摄影摄像设备,价值均在4万元以上。 已经实现了相关专业全面覆盖、交叉使用、资源共享的良好运转体系。

五、课外艺术活动及取得成果

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打造学校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近年来,学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校护校”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组织创意沙龙系列比赛、寝室创意设计大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报设计大赛等活动。学校共建有14个艺术类社团,各类社团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通过各大社团活动,着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艺术创新能力、提高审美修养。

学校通过大学生艺术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2017年度,各艺术社团开展了“爱创意·手工社“爱创意.手工作品大赛”、“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作品征集赛”、“漫时光摄影协会开展印象常州摄影比赛”、“沙漠绿洲”墙绘活动”等25项艺术创意活动。其中,丹青苑艺术社团举办的“艺术课堂与影·映电影社举办的电影艺术节”受到广大学生好评;涂鸦社不仅活跃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承担着美化校园的职责,还受邀请为社区进行墙绘、井盖涂鸦,美化社区环境;公元·动漫社在学院以及学校的表演性活动中以其特有的cosplay形象展示着独特的视觉形象;爱·建筑社团一直秉持踏实、努力、奋进的社团形象,展示着特色专业的最高专业水准;漫·时光摄影社更是将现代媒体与艺术结合,用印象·常州摄影比赛展现常州工学院浓厚的地方大学文化底蕴,宣传常州的传统非物质文化以及现代建筑和发展过程中的美。

学校以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各级类艺术竞赛活动,学生艺术类竞赛成果取得一定突破。其中,国际“红点奖”Red Dot Aword获奖1项;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奖8项;2017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9项;2017·金恐龙杯”税收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大赛获奖5项;2017江苏省“永隆.星空杯”室内设计大赛获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