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教代会暨第四次工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发稿时间:2015-11-06浏览次数:560

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

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第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5116日)



校长  李文虎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十二五”时期学校内涵建设及外延发展主要成绩

我校上届教代会暨工代会200911月召开,在这之后的五年,正值我校“十二五”发展时期“十二五”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努力推进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为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教学建设与改革卓有成效

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探索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模式,加强内涵建设,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五年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成为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获批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类)5个,品牌专业3,成功申报新专业15个。新增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7个,新增省级精品课程2门,新增省级精品教材2、重点教材2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4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教师在各级各类讲课比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奖励16项、市级奖励7项。加大投入,推进教学实验平台、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截至目前,中央、省、市财政和学校配套资金投入达1亿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国家、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资助体系。五年来,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68项、省级317项、校级874项。学生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1、二等奖5、三等奖22,优秀团队4个。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励79项、省级280项、市级88项。

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丹麦、加拿大、台湾等境外2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现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国际课程实验班项目。继续教育规模稳中有升,建立健全“自考二学历”办学体系,不断拓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人员培训工作。

(二)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科学制订并认真实施新一轮学科建设规划,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五年内,获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立项建设校级重点学科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获批省级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2个,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获批常州市重点实验室7(已通过验收4个),与企业共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学校结合常州市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立了“文化和科技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并认定了4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和3个培育协同创新中心,同时,学校获批为江苏省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先后与河海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现有50名教师被聘为硕士生导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94名,获得硕士学位127名,其中学术型硕士25名,专业学位硕士102名。在此基础上,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与常州大学商定合作培养研究生,积极开展专业硕士点的申报工作。

(三)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学研究的管理制度,设立校内科研基金,实行科研考核积分办法,完善了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五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纵横向科研到账经费达1.5亿元(含产业服务合同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30%;申报并获得公开的发明专利200件,其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0件;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0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0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EISCISSCI等检索收录论文400余篇。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服务。先后与常州市辖两市五区和常州以外市区、相关企事业单位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学校结合地方人才和科技需求,相继成立了动漫学院、创意学院、光电研究院等多个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平台。努力改善学校科技产业园的硬件条件,引进科技孵化企业10多家。发挥办学优势,积极服务边疆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学校成为新疆乌苏市、额敏县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组织学生参加第八届中国花博会、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常州市第十三、十四届运动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常州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

(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注重人才强校战略,统筹规划人才工作,严格执行高层次人才引进目标责任制,全面实施教授培育、博士培养和教师硕士化工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力推进教师国(境)外研修培训计划,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努力造就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五年来,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25人,柔性特聘教育部“长江学者”1晋升教授44人,晋升副教授106目前,学校拥有高级职称381人,拥有硕士学位423人,拥有博士学位135人。教授数由2009年的32人增至目前的91人,副教授数由2009年的231人增至目前的277人。高级职称所占比例由2009年的43.1%提升至目前的51%;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由2009年的8.5%提升至目前的19%高职称、高学位比例均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到目前为止,全校已实现教师硕士化。

今年上半年,按照上级有关干部工作要求,学校遵循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民主集中、按章办事、能上能下、能管能教、加强交流等原则,组织完成了新一轮中层干部换届聘任工作。换届聘任后,新提任中层干部35初任中层干部24人。在年龄结构,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为47.1岁,较换届前降低了2.1特别是二级学院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49岁降为43岁。在学历学位结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所占比例为3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所占比例为65%。在职称结构,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所占比例为78.7 %。同时,学校还组织完成了科级领导干部换届聘任工作。此次干部换届,推进了我校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优化了领导干部结构。

(五)学生教育管理持续推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省教育厅的考核评估,“瞿秋白研究中心”成为首批省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认真践行“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着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全力打造成长成才、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积极探索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注重通过主题教育、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娱活动等多种渠道育人“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所取得的经验和形成的特色在全省高校得到推广。出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强化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制订并实施《学生课外“阶梯式”实践育人实施方案》,研制素质能力存储表,围绕学生九大能力素质培养任务,创设课外实践育人平台。

建立健全 “奖、助、勤、贷、补、减”六位一体的助学帮困体系,完善奖学金制度,新设立新生奖学金、考研奖学金,多方面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巩固和建设毕业生就业基地,近年来毕业生平均签约率和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

(六)校园基本建设全面实施

加强校园基本建设和后勤改造,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五年来,完成了校本部学生公寓等1.1万平方米的基建工程;完成新建成教基地建设,现已交付并投入运营;完成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多项后勤改造工程,投入建设资金近600万元。

2011年以来,为努力破解学校持续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根据常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学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谋划,多方协调,开启了北部新城新校区建设项目的立项、规划和报批工作。该项目被列入省市重大建设项目。新校区一期工程已于去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目前总体进展顺利。两年以来,校领导班子多次到新校区建设工地考察和现场办公,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经费控制等进行督查,有力地推动了新校区建设。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全体同志认真负责,扎实工作,强化项目管理和监控,有效地保证了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目前,一期工程6个土建标段大部分建筑均已完成主体结构,正在实施室内装饰、幕墙工程、智慧校园等配套工程,室外管线、道路、桥梁、景观绿化等市政工程将逐步进场施工二期规划中的一栋学生宿舍已经开工建设,师生活动中心将于本月开工。

(七)内部管理改革、和谐校园建设开创新局面

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科学设定学校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通过校长办公会、年度工作任务分解、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以及年度工作考核等多种形式,促进各项工作的布置、检查、督办和落实,逐步建立起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优化组织结构,对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建立更加科学合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稳妥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上级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完成教职工聘期聘任和考核,并同时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岗位设置调整和岗位聘任工作,逐步建立起分级管理、分类考核、注重绩效的岗位设置和聘用新机制。结合上级精神和学校实际,科学制订绩效工资方案,积极稳妥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教职工收入稳中有升。

新成立了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研究制订并实施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坚持开展校风建设活动,常年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学术科技节、“常工之声”文艺演出、廉政文化活动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汇聚校友资源,促进学校发展,成立校友联谊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做好离退休教职工工作,支持关工委工作。开展江苏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校园保持安全稳定。

(八)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年6月,学校成功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科学制订了“一个目标、三步跨越、四大战略、七项工程”的转型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学校要全面推进从外延扩张、内涵发展并举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转变、从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从单一型人才向多元化人才培养转变等三个转变,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紧跟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着力讲好“常州话”、“世界语”和“普通话”,力争把学校早日建成常州理工大学,最终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着手谋划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现实抓手,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思想大讨论,召开了第八次教学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会议。学校还就分解落实第二次党代会及大学设置指标体系目标任务做出布置和安排,全面开展排查和摸底,制订了《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七大工程”及“党的建设工作”分解落实实施方案》和《大学设置指标体系分解落实实施方案》。校党委二届二次全委会认真审议并通过了这两个《实施方案》。

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把这两个《实施方案》当成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行动蓝本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优先建设、着力突破、跨越发展的总要求,建立任务和责任分担落实机制,加强工作督办和过程监控,严格抓好问责和考评,切实抓好两个《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省、市领导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所有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前辈,更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校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理念还需进一步更新,有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三是高层次的领军型人才还比较缺乏,标志性的科研成果还不多;四是校风、教风、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还比较有限,学校的发展状况与教职员工的期盼还存有差距,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有待进一步地激发。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改进。

二、“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主要思路

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经过“三步跨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奋斗目标。第一步,到2018年,即建校40周年时实现提升办学层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全面建成北部新城新校区并实现顺利入驻、良性运行,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显著提高,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为我校“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时期,结合国家及省市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自身实际,按照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路径设计,认真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服务地方和开放发展”四大战略,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七大工程,认真谋划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内涵建设,推进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努力破解学校发展瓶颈问题,积极寻求发展突破口,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学校发展新的跨越

今年828日,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沈健在我校新校区现场调研,他对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工作表示肯定,对学校内涵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并明确表示“我们全力支持常州工学院现阶段往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条路走,走应用型就是强调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下一步再往应用型技术大学发展”我们要认真落实沈厅长的指示和要求,积极谋划,加强建设,努力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抢抓机遇,积极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对照国家及江苏省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我校历年来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与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方向是相吻合的,继续坚持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国家及省市的导向,充分利用政策利好,努力争取成为国家或省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试点院校。目前,我校已正式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以去年10月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契机,积极融入江苏省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之中,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进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分级培养或联合培养的试点,推进我校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联合实施“3+2”、“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是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紧密结合江苏省和常州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求,优化学科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先扶持具有区域需求和产业特色的一级学科,形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拉动、校级重点学科支撑、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补充的学科建设格局。以国家及江苏省实施“2011协同创新行动计划”为契机,以我校省级“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为引领,大力加强省级、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以协同创新的新平台、新机制引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努力实现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科研到账经费新的突破。按照硕士学位授予权申报要求,加强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和培养,继续探索和实践研究生培养的体系和模式。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在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力争省教育厅每年为我校划拨一定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支持学校独立申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是深化教学内涵建设,确保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扎实开展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年、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年工程。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开展专业论证和专业评估,实施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实践实验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要求,深入领会,统一思想,全员参与,周密制订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审核评估任务分解表,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努力将我校本科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确保以优良成绩通过审核评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建设适应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坚持以教师为主体,进一步采取特殊政策,突破常规,加大投入,积极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优秀人才,争取在引进高层次学术团队、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上取得新的进展。积极推进教师博士化、国际化和双师型建设。力争培养60名左右校级以上优秀学术带头人,100名左右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授数达到120人以上,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达到40%。鼓励教师到企业、到地方挂职,培养“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安排教师赴海外研修,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继续推进名师大讲堂、名师工作室工作。坚持开展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模范的评选和表彰,力争在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上取得新的突破。

是着力实施国际化发展建设工程,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积极拓展与境外优秀大学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机制,进一步优化国际合作形式与内容,努力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力争在建立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产学合作平台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大力开展国际化专业建设,努力创造条件,探索开办全英文授课专业。进一步拓展境外合作办学渠道,努力提高来校留学生规模、比例、层次以及在校生出国留学比例。

是加强政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办学新模式。按照大学设置的指标要求,为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积极争取常州市和新北区政府的支持,推进新校区二期工程(440亩)的报批和建设工作。二期项目建设将着力拓展学校科技转化、校地协同创新,争创省、国家级大学科技产业园。推进与新誉集团的合作,创建常工新誉协同创新园努力打造校企联合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示范区、区域行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具有国际水平的航空研发中心。作为常工新誉协同创新园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混合所有制的办学新模式,积极筹建常工新誉学院,培养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高端智能装备和风电能源等领域专业人才

全方位推进大学文化建设,进一步凝练和塑造常工精神。实施大学文化建设规划,着力培育和凝炼富有时代特征、地方内涵和常工特色的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使之成为学校师生的人文导向和价值追求。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良教风。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勤于学习、敢于创新、诚实守信的优良学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大力营造开放多元、兼容并包、具有校园特质的人文环境。进一步凝炼和挖掘校风、校训、校徽、校史等精神内涵,围绕寻根开展文化载体建设,落实新校区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良办学传统和校园精神,在全校营造追逐常工新梦想的良好氛围。

是有序推进北部新城新校区建设,实现新校区全面建成、顺利入驻和良性运行。按照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要求,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集全校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北部新城新校区建设进程。要认真落实序进度,加强项目管理,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建设工程廉洁高效、安全文明,全面完成新校区整体建设任务,努力建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大学新校园,确保2016年暑期实现校本部整体搬迁入驻,为我校广大师生创造优良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后五年,我校将全面开启“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新征程,是学校实现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层次、增强办学实力的关键时期。相信本届“两代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深入推进我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进程,营造更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让我们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锻造坚实的思想保证,砥砺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认真谱写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的新篇章,向着建成常州理工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最终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常工新梦想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